发布时间:2019-03-13 浏览次数:720 来源: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作为威海市的新行政中心,是威海“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城市国际化”三大战略的关键区域和主战场,是引领中心城市空间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新引擎。新城建设坚持国际标准、突出地域特色,遵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的开发理念,重点发展医疗健康、文化教育、休闲旅游、金融商务等主导产业,建设公共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现代化卓越新城。 一、地理区位篇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素有“京津的钥匙与门户”之称,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地方,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位于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辐射全市的优势,距市中心23公里,距荣成市、文登区均为35公里,距乳山市90公里。交通条件便利,距城际铁路13公里、威海港7公里、空港20公里,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与新城“四横三纵”主干路网互联互通,将新城与世界紧密相连。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明显,是全国空气、海水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二、规划设计篇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总体规划面积191平方公里,包括泊于、桥头两镇全部辖区和崮山镇部分辖区。其中,核心区面积73平方公里,以泊于镇为主体,包括崮山镇、桥头镇部分辖区;启动区面积22.8平方公里,是近期新城开发建设的重点。新城建设用地规模为45平方公里,规划容纳40-45万人。《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威办发〔2014〕8号)中明确了新城“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总体目标,先期重点开发建设启动区,同时抓好桥头产业园区开发建设。 在规划设计方面,威海东部滨海新城遵循“绿色开发、区域一体、生态先导、山水融城”的建设理念,规划为“两轴、两带、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两轴”指以成大路、金鸡大道为主的两条交通轴,“两带”为滨海生态休闲带和中央商务集聚带,“六组团”为生态居住组团、金融商务组团、医疗健康组团、文化教育组团、休闲旅游组团和先进产业组团。 三、开发建设篇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主导即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引领、监管保障等措施,把关定向,整合资源,科学有序地推进新城开发建设;成立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指挥部和新城办,协调各有关部门统筹推进规划设计、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工程建设等工作并跟踪落实。社会参与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城建设;以威海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广安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政府投资公司及城市运营商为一级开发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伙伴实施二级开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开发建设活力。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启动建设以来,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配套设施。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新城累计开工道路42条、175公里,完成成大线拓宽、石家大道、金鸡大道等近103.3公里的主干道路路基施工和67.9公里的路面硬化,同时结合道路建设同步推进燃气、给排水等各类管线施工。总规划28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全面启动建设,是威海市第一个开工建设的管廊项目,2016年4月入选全国25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新城累计完成绿化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220KV港区输变电站和15万吨污水处理厂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公交中心站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新城热电项目一期年内投入使用,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以来,新城陆续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公共服务区一期、龙山湖、威海一中新校区、市档案中心等在建项目快速推进,市廉政教育基地和公交中心站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封顶。2016年11月24日,国际经贸交流中心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8月10日,新城医院奠基仪式顺利举行。2017年9月,市委党校新校、市中职学校相继开学。 四、生态环境篇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生态环境优越,海岸、沙滩、松林、湿地、河流、湖泊、山地等自然景观汇集。从五渚河口到茅子草口,拥有14.2公里黄金海岸线,有优质的海水、细软的沙滩、天然的礁石;拥有500多公顷的沿海防护林带,能够有效地防风护沙;拥有以小海西岸和逍遥湖东岸为主体的300多亩的湿地,吸引大天鹅等生物群落落户新城;拥有逍遥湖、龙山湖、所前泊水库以及五渚河、逍遥河、石家河等组成的1.5万亩辽阔水域体系,形成天然的生态廊道;以逍遥山、金鸡山等低矮丘陵为主体组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陆地形态,为城市景观设计建设提供了优质的胚体。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坚持“环境优先”原则,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山体、水系、林地、岸线等自然条件,致力于提升生态环境,将城市融入自然。规划打造石家河公园、滨海休闲带、逍遥湖和逍遥河景观带等生态提升工程,形成滨海、逍遥湖、龙山湖、所前泊水库等四大生态核心,穿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城生态环境。逍遥湖景观工程、石家河公园、五渚河生态公园、沿海岸线整治等景观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新城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2014年7月,威海东部滨海新城被列入全省第二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名单,成为全省12个绿色生态示范区之一。2015年2月,威海东部滨海新城被列入国家“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2016年,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威海东部滨海新城为该示范区的核心发展区。 五、人居生活篇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规划建设坚持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配套设施,营造空间尺度宜人、生产生活便利、生态环境友好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卓越新城。 依托威海市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医疗产业发展布局,威海市委市政府在新城规划建设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全力引进综合性医院、知名专科医院和中医养生疗养机构,打造完善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体系;规划建设优质的教育体系,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并依托其优质资源构建涵盖大、中、小、幼各层次的学校系统;规划建设便利的服务体系,建设分布合理、高效便捷的商贸流通、生活配套、公共服务板块。 2015年以来,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以棚户区改造为载体,新城启动实施城市化改造工作,并研究制定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指导意见,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先后启动三滩社区、逍遥社区、龙山湖社区等安置区建设。安置房建设方面,研究印发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指导意见,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对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都做了详细规定,确保了安置房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六、产业发展篇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城市融合”原则,依靠城市建设引领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培育城市经济,实现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以城市为载体,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营造宜居环境,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为引擎,汇聚人气商机,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内涵,推动区域繁荣。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充分发挥开发建设的载体作用,明确医疗健康、文化教育、休闲旅游、金融商务等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海内外前来新城参观考察的客商络绎不绝,对新城开发建设前景一致看好,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2018年3月28日,新城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举行,国际医学产业中心、台湾双连安养中心、广安城市广场、公共服务区二期、龙山湖运动文旅小镇等10多个项目集中奠基。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得到威海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内外的投资客商们的一致青睐。热烈欢迎海内外的朋友们来到这一片热土共同创业、共谋发展、共赢未来!
|
Copyright ©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中国威海市香港路18-1号智慧大厦701
联系电话:+86-631-5976515 / 5976516
鲁ICP备2022011968号-3 |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