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16 浏览次数:147 来源:
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20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外贸进出口虽下降3.2%,但降幅较一季度明显收窄了3.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进出口实现年内首次双双正增长,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外贸形势转好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来看,至少说明了中国外贸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总体形势向好,但未来依旧面临严峻的挑战。”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我国外贸受到严重冲击,但随着国内疫情首先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步伐加快以及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的出台,相较于一季度,二季度外贸形势逐渐转好,特别是6月份,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
李魁文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进出口总体逐步回稳。第二,防疫物资、手机等出口向好。第三,我国率先复工复产支撑进口值回升。第四,二季度,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大多数实现增长。
东盟数据抢眼
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值达到了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14.7%,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白明认为,一方面,东盟各国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地理距离近,贸易互补性也相对较强。
苏剑表示,今年上半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疫情扰动的不利情况下,与东盟进出口延续增长趋势,对中国进出口回暖形成明显支撑作用。短期来看,该地区整体疫情防控形势相对较好成为稳定外贸的关键因素。从长期来看,主要得益于与东盟之间经贸合作的扎实基础、产业链结合紧密,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有望实现新突破。
未来形势仍严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9%,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将下降5.2%,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贸易组织也预计全球货物贸易将下降13%至32%,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下降20%。由此来看,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下半年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同时也要看到积极的因素。
对于下半年我国外贸的走势,苏剑表示,一方面,欧美国家6月份PMI显著回升,需求拉动生产同步扩张,经济复苏的预期提高,出口受疫情的拖累有所减弱。另一方面,国内需求恢复、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的持续释放也将支撑下半年外贸回暖。“整体来看,对于下半年我国外贸形势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苏剑说。
白明认为,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外贸主要面临的是“卖”的问题,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以及国家政策有所支持,从出口供给侧的角度来说,已然“蓄势待发”。展望下半年,还是要重点关注需求侧所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中国威海市香港路18-1号智慧大厦701
联系电话:+86-631-5976515 / 5976516
鲁ICP备2022011968号-3 |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