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资讯

资讯中心 Headlines

威海 站在对韩开放最前沿

发布时间:2018-10-17    浏览次数:326    来源:

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威海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彼岸。

从开通“金桥”轮、举办中韩经贸洽谈会,到与韩国大规模发展加工贸易,再到成功创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威海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始终走在对韩开放前列,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

架起“金桥”拉开中韩合作的开端

威海与韩国,隔海相望。

一直以来,凭借着与韩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威海解放思想,打开眼界,顺势而为,不断增创开放前沿的优势,将区位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成就了从一个滨海渔村到现代城市的跨越。

1987年,国务院批准威海成立地级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一切政策。此时改革开放已是第9个年头,沿海开放城市达14个,他们招商引资、开发开放如火如荼,而“威海的对外开放还未破题”。

方向在哪?审视自身,威海的决策者意识到,刚刚起步的威海要尽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就必须大做韩国文章。“借韩兴威”的战略构想逐渐成熟。1990年9月15日,从韩国仁川出发的“金桥”轮缓缓驶来,将123名韩国客人送到这个只有32辆蓬布三轮车、捆着废旧轮胎做码头护舷的滨海小城里。这是中韩海上的第一条通道,从此拉开了中韩合作的序幕,也打通了威海通往世界的窗口。海外媒体曾这样评价:“中韩海上航线的开通,意义难以估量。”可以说,“金桥”轮的开通,成为威海开放型经济的里程碑。搭乘这架“金桥”,威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迅速打开了对韩开放的新局面。

威海提出对韩经贸“五个一”的思路,即实施一个战略:“借韩兴威”战略;办好一个通道:威海——仁川海上黄金通道;搭好一个舞台:中韩经贸洽谈会;建设一个基地:韩国在境外的加工装配、观光、度假、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优化一个环境——仿真式投资环境。

随之,韩资企业接踵而来,令人始料未及。统计显示,“金桥”轮通航前,威海只有3家中韩合资企业,至1993年8月底,韩资企业已达100多家。由于这些企业大多从事来料加工,对船期要求严格,“金桥”轮以其最短的航线和运输及时的优势,成为这些企业货物运输的最佳选择。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从此,中国与韩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凭借地利之优势,威海对韩贸易与合作大步发展。

1993年,威海争取国家批准,获得中韩经贸洽谈会举办权,自此一办就是八届,奠定了威海对韩经贸“桥头堡”的地位。

自2001年7月起,威海又相继在韩国举办(汉城)威海投资贸易洽谈会、(釜山)威海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与此同时,威海对韩招商深入推进,在韩国设立招商办事处,全力构建对韩招商网络;从活动招商到以商招商,从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到文化招商,多层次、高频率的对韩招商取得丰硕成果。

为增创对韩开放新优势,威海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广泛参与经贸合作,引进了先进设备和管理技术,扩大了与韩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渐成为韩国在华投资的重要聚集区和韩国商品集散地。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2月21日,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在威海港开通。这是我国首例与周边国家开展的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威海港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陆海汽车货物运输项目的试点口岸。一年后,龙眼港、石岛港也在全国率先尝鲜陆海联运,架起了我市对韩开放的“海上高速路”。威海对韩经贸“桥头堡”的地位更加稳固。

先行先试种好中韩地方合作“试验田”

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北京达成共识:利用中国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时隔两个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确定由威海、青岛、烟台、滨州等7个沿海城市作为示范城市。

在国家战略机遇下,我市始终坚定“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信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当仁不让地提出——发挥威海对韩开放的区位、产业、文化等优势,加快威韩合作的深度融合,矢志成为中韩自贸区的先行区和先导区。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威海成为首个被写入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开创了双边自贸区建设的先河。

肩负着“先行先试 创造经验”的使命,威海上下“边研究、边探索、边推进、边完善”,不断完善协调对接机制,搭建双向互动平台,畅通对韩贸易通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启了威韩深度合作的崭新大门。

2015年3月,威海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签署加强地方经济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在服务、贸易、投资、产业、通关、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典范。

同年7月,威海市政府与仁川广域市厅签署《加强地方经济合作议定书》,韩国合作方由仁川自由经济区提升为广域市,双方商定在旅游、货物贸易、医疗美容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同年11月,争取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列入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全省对外开放重大事项,并提出了17项支持措施。

2016年1月,我市印发《关于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货物贸易便利化、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五大方面,提出105项工作事项。

同年6月,《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开放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开放试验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出台。

加速释放自贸区建设红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模式。身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威海大胆探索创新,按照中韩自贸协定中的约定条款先行先试,在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了32项创新性突破。

2015年7月22日,首票威海—仁川海运进口邮件业务在威海口岸通关,成为国内第二条对韩海运邮路,也是国内首条中韩海运EMS速递邮路,实现了“空运时效、海运价格”。同日,设在韩国仁川松岛东北亚贸易中心的韩国仁川·威海馆正式开馆。同年8月11日,威海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业务正式启动运行。同年12月,仁川创造经济革新中心在高区设立分中心。

此外,双方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步伐愈加坚实有力:医疗旅游观光威海咨询中心落户刘公岛客运中心;5名韩国旅客驾乘2辆自备车辆乘坐“新金桥2号”客货班轮从威海港入境,成为全国首例从韩国出发登轮“人车同步”入境中国开展自驾游;我省经过正式备案的在韩国设立的首个公共海外仓开业;首条中韩海运EMS速递邮路进出口业务全面开通;在全国率先建成出口日韩食品“同线同标同质”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等等。

深耕细作打造对韩协同发展新格局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威海在对韩开放中先行先试,形成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释放出威韩“同频共振,同城发展”的独特效应,描画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动交融的生动格局。

——威海与韩国之间形成立体化交通网,逐步发展成以威海港为核心,海陆空资源统筹发展、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城市。市口岸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开通至韩国的海上航线5条,是中韩海上航线密度最大的城市,同时开通了至韩国空中航线1条。

——目前有800家韩资企业在我市有效运营。韩国企业投资热点由初期做贸易的居多逐渐发展到以造船、电子、机械、服装、轻工为主的制造业,还囊括了以零售业、金融、房地产、旅游休闲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伴随双方频繁的经贸往来,威海与韩国文化互相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放眼威海,韩国服装城、韩国小商品城、韩国料理店、韩国人门诊等门店比肩而立……目前,已有约4万韩国人常年在我市学习、工作和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殷切期望。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结合威海市实际,就是要努力做到格局新、模式新、领域新,依托重大改革试点,打造体制机制高地;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打造营商环境高地;聚焦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高地。

开创对韩开放新格局,威海善于从中韩大坐标下审视自身、寻找机遇,更善于发挥大事件、大平台的影响推动作用,不断开启一个又一个对韩开放的先河。

7月13日,2018中韩(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威海举行,来自中韩两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代表与专家、知名智库专家、地方政府代表,围绕中韩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机遇、如何创新发展中韩服务贸易等重要议题,进行权威解读与深入探讨,共同为新经济形势下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9月5日,中韩未来论坛在威海举办。其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共同创办,每年轮流在中韩两国举行,对加深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双方友好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论坛期间,市商务局就威海对韩合作情况及投资环境做了专题推介。

……

新机遇承载新使命,新责任激发新作为。为进一步深化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升级版,今年8月,我市出台《深化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围绕五大领域打造对韩协同发展新格局。

建立政府间政策沟通决策机制。发挥中韩各级沟通协商机制作用,争取共同设立中韩地方合作联合研究机构,加强威海与仁川城市交流互动。

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威海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海陆空铁邮五位一体的物流设施体系;推动威海与仁川港口合作,实现两地物流一体化,融入我省东西国际大通道建设。

建立中韩投资贸易畅通新机制。推动建立中韩口岸协作机制,提升中韩贸易便利化水平;发展中韩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中韩产业合作新模式。

构建中韩资金融通平台和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威海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借款、贷款、贸易融资、结算、支付等金融创新业务,推动建设中韩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示范区。

深化中韩人文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在科技、文化、体育、旅游、教育、创新创业、人才、消费维权等领域开展对韩合作交流。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崭新节点,地处对韩开放最前沿的威海正以更强的责任意识,扬帆起航,乘势而上,倾力打造对韩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桥头堡”,续写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威海作为”。

 

Copyright ©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中国威海市香港路18-1号智慧大厦701

联系电话:+86-631-5976515 / 5976516

鲁ICP备2022011968号-3 | 管理员登录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