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3 浏览次数:747 来源:
一、威海市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威海市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装备的良好契机,全市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威海市从事节能环保设备、产品及服务的企业80多家,从业人员1.4万人。其中,节能设备生产企业近30家,涉及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高效储能和节能监测及能源计量、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绿色建筑材料、节能管理与服务6个行业。主要产品有锅炉、生物絮凝剂、轻型节能轮毂、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灯具、节能风机、镀膜玻璃、轻质建筑材料、隔热及隔音材料、水处理设备和耗材、废旧回收利用设备等,以及各种技术、服务。 2013年,全市节能环保类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9亿元,实现利税7.6亿元。2014年1-10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亿元,利税10.5亿元。
(二)部分产业优势领域逐步形成。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的部分领域优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电机整机年生产能力大约在3000万千瓦左右,高效节能电机产量大约在400万千瓦左右。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企业40余家,年综合利用粉煤灰等约230万吨,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基本做到了当年排放、当年全部利用。
(三)骨干企业优势突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节能环保设备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节能环保企业已建成省级以上技术中心9个,并拥有平底旋流器、油水净化装置、具有水质监控和电源切换功能的无负压深度处理供水设备、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变频调速大型屋顶风机等70多项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二、在威海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优势
(一)蓝色经济区发展机遇 山东省确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构想,造就了新型的经济形态和集群带发展空间。同时,通过产业带、创新域和生态链的整合互动,将区域内各个城市或经济实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蓝色经济区及其产业布局,展现了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式。
(二)承接区域产业转移优势 威海市是中国大陆与韩国最近的城市,韩国、日本等企业与威海市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领域,如污染防治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环境保护产品专用配件与材料等方面有很好的合作。
(三)环保投入逐年加大 威海市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机制体制逐步完善,效益逐步显现,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3年威海市启动生态市创建以来,环保投入逐年增加,目前威海市每年环保投资占GDP比例达到3.5%以上。
(四)人才储备丰富 威海市有哈工大威海分校、山大威海分校、威海职业学院等多所大中专院校,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多人。引进的全国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基地,由国家科技部等九部委联合投资建设,每年有近万名大学生前来接受就业前拓展培训,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五)周边产业配套环境优势 威海市周边地区环保产业发展迅速,青岛市环保产业企业近240家、烟台179家、潍坊149家,其中青岛市12种环保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0种环保产品获得国家级或省市级奖励,另有一批产品成为国内名牌,初步形成了以治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结构体系框架。
(六)产业政策优势 山东省《关于加快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省级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加大了对环保产业技术研发项目的支持。 威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发展节能环保重点装备和产品,推动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服务、节能环保统计分析和考核体系,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规范发展。
三、重点合作领域及项目
(一)重点合作领域
重点引进节能减排项目、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和适应蓝色经济区的高端制造业项目等,从而带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整体实力和水平的提高。 1、资源环境产业。一是开展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二是开展节能减排领域的合作。三是开展废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合作。 2、生态工业。一是重点引进生态企业和示范项目。二是打造产业集群园区。计划建设1-2个生态工业园区,提高生态工业网的经济实力。
(二)重点合作项目
1、威海南海新区160平方公里综合类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项目。主要依托丰富的岸线资源、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滨海度假新区。
2、山东万得集团家纺面料印染污水处理及回用项目。公司计划进一步完善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达到日处理污水5000吨,80%以上达到回用水标准,回用于本公司印染生产前工序、其他企业或城市绿化等,争取年可实现中水回用150万吨。
3. 威海金轮化工有限公司新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项目。主要从事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的生产和销售。生产规模设计为30万吨/年MES。需吸引资金约1亿元人民币。
4. 威海震宇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传导温控自动化节能系统项目。专业从事热计量产品、超传导体输送热能技术及散热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
5. 威海蓝膜光热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卷绕式磁控溅射镀膜制造装备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
Copyright ©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中国威海市香港路18-1号智慧大厦701
联系电话:+86-631-5976515 / 5976516
鲁ICP备2022011968号-3 |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