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产业

重点产业

新信息

发布时间:2018-03-30    浏览次数:847    来源:

 

威海市新信息产业现状】

     (一)产业规模。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信息技术制造企业164家,从业人员近8万人,资产总额427亿元,通过“双软认证”的软件企业37家。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7.7亿元;利税64.3亿元;利润48.9亿元。

     (二)产品结构。我市信息技术产品现有12大类100多个品种,已形成计算机外设产品、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机电产品、电子测量仪器、通信设备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占整个信息产业比重达到35%左右。以传真机、打印机为代表的计算机外设类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形成了技术优势。激光打印机、专用打印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8%和10.9%,热敏打印头世界市场占有率为12.2%,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世界市场占有率达到6.7%。

 

【发展重点】

    1.发展壮大五大类优势产品

    (1)计算机外设及配套产品。①智能打印设备。重点发展高端激光复合机、单色/彩色激光打印机等通用打印机,收据/日志打印机、条码/标签打印机、文档/票据扫描仪、证卡扫描仪、打印扫描一体机、证卡复印机等专用打印扫描设备;②显示器产品。重点发展LED液晶显示器等通用显示器,以及POS机显示器、中央监控显示器、触摸显示器等特种显示器;发展高清一体电脑、平板电脑等电脑整机产品。③计算机应用产品。重点发展人机交互式设备、语音输出设备、IC卡读写机具、触摸屏、生物特征识别设备;发展点钞机、清分机、税控机、POS机、自动柜员机、票务自助终端等金融、商业、税务等应用产品;智能书架/档案柜、无障碍通道等射频识别整机产品,证件、货币、金融票据防伪鉴别、移动警务终端等智能扫描电子产品,自助识别、查询、缴费、取单取卡、展示等自助服务系统及设备。

    (2)通信类产品。①通信设备产品。重点发展光纤接入设备、宽带接入设备、固定无线接入设备、载波通信设备、数字交换机、光通信交换机、机顶盒、数字蜂窝移动系统设备、基站天线等产品,以及室内外光缆、数据缆、市话缆通信配套产品。②通信终端。重点发展基于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无线话机、固网支付打印一体话机、网络智能机顶盒、特种电话机、对讲机、集群通信终端、智能手机及零部件等产品。③网络设备。重点发展数字数据网络DDN节电设备、上网行为管理器、有线/无线网络摄像机及数字硬盘录像机、有线/无线视频服务器等网络存储、监控产品,以及4G车载路由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WiFi5智慧云路由、安全网关、密码服务器、加密机、加密卡、U-key等产品。

    (3)智能电子产品。①视听产品。重点发展电视接收机顶盒、移动电视(车载、手持)、监控设备、数字多媒体设备、社区安防系统等应用电子产品的制造及应用。②汽车电子产品。重点发展汽车控制系统、车载导航终端、车载视频监控、动力电池及管理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③机床电子。发展高档数控系统现场总线、通信协议、高精度高速控制和数字化高速伺服驱动等技术,大力发展中高档数控系统;加强机床电子功能部件(包括电主轴、电动刀架、检测装置、测试设备、机床电器等)研发和应用。④医疗电子。重点发展病人监护仪、心电图机、医用超声仪器、血液透析机等医疗电子仪器设备等。⑤智能仪表产品。重点发展智能电表、超声波热量表等IC卡智能及远程表,工交电子应用仪器设备等。⑥工业控制。加强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芯片、传感器、驱动执行机构、触摸屏等产品的研制,提升工业控制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

    (4)传感器类产品。①测振传感器。重点发展B系列、D系列数字地震传感器及其配套的动测传感器、MEMS地震勘探传感器、智能动测仪,研发温度、湿度等多领域应用传感器,开发汽车用传感器。②图像传感器。重点发展研制、生产热敏打印头/图像传感器,扩大热敏打印头的市场份额。③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重点研发弱信号放大技术、光路设计技术,温度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生产分布式光纤传感温度控制设备整机,加快在港口、电力、物料传输、水利等领域应用。

    (5)电子元器件及零部件产品。①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重点发展电容器、电连接器、电子继电器、斩波器等控制元件,钕铁硼永磁等磁性材料元件,电源变压器、脉冲变压器等感性器件,摄像头模组、光学镜片和电子光学部品等光学器件,以及受话器、手机扬声器、电视用扬声器等电声器件,电子管、电子管、真空开关管等真空电子器件 ,以及各种固定电阻器、电位器。②电源变压器、开关电源变压器、音频变压器、脉冲变压器等变压器产品。③无极灯、LED工矿灯、等离子灯等气体放电灯。④外接信号线组件、内接信号线组件、电源线组件、电线电缆、连接器和天线等连接技术及信号传输产品等。

    2.培育发展六个产业新增长点

    (1)新一代通信网络。①支持IPv6、光纤高速传输、光交换、宽带接入、软交换、4G和后4G、网络安全等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的研发,推进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加快建设基于IPv4/IPv6的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推动IPv6、智能网、软交换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各类网络业务在不同网络间的互通和融合。②整合现有光纤网络资源,加快基于OTN(光传送网)的智能光网络和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系统骨干传送网建设,推进城域网高速互联和有线接入网络宽带化改造,加快光纤到户建设。推动发展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部署WiFi、Wimax等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加快实施无线宽带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③加快基于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新业务应用的培育,大力发展宽带接入、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电子商务、协同计算等新型业务。

    (2)集成电路及相关产品。①集成电路设计。以省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为依托,研发各类IC卡、数字音视频处理、移动通信、信息安全、电子标签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技术,以设计的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产业。②集成电路封装。重点发展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可控硅模块、固态继电器、半导体分立元器件、印刷线路板等集成电路相关电子元器件。大力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微机电系统(MENS)、射频电路等。③集成电路专用及配套设备。重点发展清洗设备、退火炉、复绕机、微张力收放线设备等集成电路及微电子封装关键工艺设备。

    (3)物联网及相关产业。①重点研发关键传感器件、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和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加强超高频射频识别、打印与扫描图像、地震检波、石油勘探传、光纤测温、智能家居、物位监测、海洋环境监测。②物联网信息安全及智能处理技术。开发快速、高精度、高效率数据挖掘、比对分析算法与模型,研发高效率传输光缆及数据压缩、传输、处理技术。③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将高新区作为高端研发区,重点打造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将临港区作为制造产业区,重点打造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④射频识别(RFID)产品。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芯片、标签、读写器及应用软件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⑤物联网应用。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先导应用示范,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物联网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食品安全、数字医疗、环保监测、安全生产、安全反恐(周界防护)、智慧城市以及在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4)3D打印技术及产品。① 加快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3D打印材料技术、3D设计与成型软件开发、3D打印工业应用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高速高精度3D打印机、高端激光发射器等3D打印整机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瞄准世界领先技术,加大可控制物体内部构成的3D打印技术研究,加快开发基于“多元材料任意分布同时打印技术”的下一代3D打印设备及打印产品。②推动3D打印技术在工业制造的应用。重点在概念设计、原型制作、产品评审、功能验证等应用以及在铸造领域直接浇注铸件的应用。推进在家用电器、汽车配件、通信技术、军工等研发和产业化。③推动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重点推进在人造骨骼、牙齿、助听器、假肢等仿生学体内植入物应用和产业化。④推动3D打印技术在消费品及创意产业的应用。重点在珠宝、服饰、鞋类、玩具、创意DIY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5)北斗卫星导航产品。①北斗相关芯片研发设计。开发系列高性能、高复杂度、面向应用的系统级芯片及集成电路模块。②北斗终端产品。重点发展智能北斗导航终端,北斗导航仪、行车记录仪、北斗接收机、双模手持机等。③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重点开发基于城市精细管理的电子地图、管理系统等。加快在广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建立基于北斗位置增强技术的室内及外场演示系统,配合智能手持终端,推广普及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概念和产品。④重点行业及领域应用。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林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警务、应急救援等,实现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化应用,将我市打造成“智慧城市”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城市。

    (6)高端软件及服务。①基础软件。加强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新一代网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等网络化的关键软件及服务。②嵌入式软件。支持数字视听、智能终端、应用电子、数字医疗设备等领域嵌入式关键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工业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重点发展智能打印、光纤传感、射频识别、视频监控、数字出版、数字医疗、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嵌入式软件。③行业应用软件。重点发展工业行业、电力、教育、交通、物流、食品安全、医疗服务等行业应用软件及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快建设产品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系统、矿山三维信息建设平台系统、电力智能代维服务平台系统、智慧教育网络平台系统和数字内容制作公共服务平台系统。④大数据应用。依托在云计算及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储备,研究大数据分析模型,研发支持海量多类数据检索、分析、展示的大数据处理方案,在社会化信息管理、智慧教育、食品安全、智慧医疗等领域探索大数据服务及应用。⑤信息安全软件。重点发展基于网络系统自主可控的密钥管理、数字认证、VPN安全网管、服务器密码机、密码卡、身份认证、云安全平台等软件系统和服务。

Copyright ©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中国威海市香港路18-1号智慧大厦701

联系电话:+86-631-5976515 / 5976516

鲁ICP备2022011968号-3 | 管理员登录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