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产业

重点产业

新材料及制品

发布时间:2018-03-30    浏览次数:1681    来源:

【威海市新材料及制品产业现状】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6家,资产总额195亿元,从业人员2.2万人。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医用新材料、镁铝合金材料和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为主要支撑,以新型化工材料、光电光热材料、耐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钨钼材料、纳米材料等为补充的新材料及制品产业体系。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1.8亿元,同比增长18.8%;利税18亿元;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8.1%。

【发展重点】

(一)发展六类主导产品。

01. 高性能复合材料。推进碳纤维项目产业化步伐,加大高端碳纤维及制品研发力度,加快航天航空部件、新能源汽车部件、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应用、建筑补强应用、碳纤维渔具、高端休闲体育用品等产品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加快国内首创非金属挠性连续复合管技术研究,大力发展陶瓷纤维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等高性能摩擦制动材料。

02. 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快聚砜系列树脂及制品、树枝状高分子纳米材料产业化技术攻关,积极发展WT系列新型环保增塑剂、复合改性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等新型环保塑料添加剂产品,扩大氟硅橡胶、氟硅油、氟硅涂料等氟硅新材料和丁基内胎等高性能橡胶材料制品生产能力,推进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技术升级,发展TPE输液器、TPE血袋、血浆分离器、新型聚砜膜、血液透析器等系列产品。

03.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扩大镁合金材料、镁合金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等产品生产能力,加快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和大型镁合金结构件研发,推进镁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工通讯等领域的应用及产业化。积极发展特种耐腐蚀油井管、深海采油抽油泵配件、耐磨堆焊材料以及工业耐磨制品,加快高档印刷版基铝带材、铝镁锰板材产业化进程。

0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快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自清洁镀膜玻璃、光学玻璃等系列产品产业化进程,加大触摸屏玻璃、泡沫玻璃等产品的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纸面石膏板、工厂化建筑组件等新型绿色建材,研制开发TID外墙保温隔热复合装饰板系统、FID防火型内墙养生装饰板系统等住宅产业化配套产品。提升碳分子筛和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高端超硬材料刀具技术及工艺水平。

05.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大力发展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光热蓝膜板、非晶硅薄膜电池、“多孔态”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先进电池材料。推进铁基、铜基、不锈钢等三大系列高精度粉末冶金产品及高性能钨丝、钼丝、钨棒材等难熔金属材料产业化进程,加强大尺寸均匀细晶钨材料制备和变形工艺研究,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大力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提升石油裂解催化剂、尾气净化处理载体催化剂材料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06. 前沿新材料。扩大生物絮凝剂、生物抑尘剂等生物高分子多糖材料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快生产纳米涂料、纳米功能纺织品、纳米鞋用新材料、纳米陶瓷喷涂材料等产品应用及产业化,深度开发健康产业纳米产品。

(二)发展一批骨干企业。

01. 威海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5.3亿元的在线low-e镀膜浮法生产线、50T/d超薄高铝盖板玻璃产业化、以及年产12万立方米泡沫玻璃生产线等3个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发展新型建筑节能玻璃、视窗保护屏玻璃、高档泡沫玻璃三大支柱产业,形成建筑节能材料和电子显示材料生产基地。

02. 威海光威集团有限公司。围绕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碳纤维船舶材料及制品 、碳纤维特殊建筑用筋材、索材、高速列车碳纤维制品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形成从碳纤维生产设备制造、原丝和碳纤维生产、预浸料和机织物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及碳纤维钓鱼竿等方面的完整产业链条。建设融合美国、日本尖端技术的现代化生产线,打造亚洲最大的渔线轮生产基地。   

03. 山东环球渔具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投资4.17亿元的高档渔具项目建设,加快超薄高强度碳纤维钓具产品的研发,把碳纤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

04. 山东安然纳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5年内,投资2.5亿元,加快推进植物蛋白肽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功能纳米纺织品和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园等4个项目建设,形成纳米纺织服装、化妆品、保健食品、轻工、涉水产品、医疗器械等六大生产基地。

05. 山东凯丽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5年内,投资5700万元,加快推进高科技特种纸新纸基材料研究、特种防伪纸防伪手段研究和特种艺术纸新材料添加方面的研究,发展特种防伪纸、特种艺术纸、特种工业用纸三大优势产品,打造中国特种纸张不可动摇的第一品牌。

06. 山东双连制动材料有限公司。大力推进高档陶瓷纤维增强树脂基配方汽车用刹车片产业化项目建设,拓展高端市场,实现盘式刹车片为国际知名汽车主机厂配套。延伸摩擦材料市场领域,开发油田钻井机、风能发电等专用设备摩擦材料,形成多档次、多品种的摩擦材料系列产品。

07.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重点推进总投资9.285亿元的系列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建设,建设CCF700、CCF800碳纤维百吨线、千吨线,高模碳纤维百吨线,加快碳纤维国产化进度。依托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注重高性能碳纤维研发的同时注重碳纤维产业链的衔接,打造国内一流的碳纤维材料及制品产业园区。

08. 威海文隆电池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6080万元的锌-聚苯胺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填补国内空白。

09. 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加快光学镜片毛坯生产线项目建设,发展光学玻璃粒子、光学玻璃板材、光学镜片毛坯、光学镜片精压毛坯等高温烧结系列光电子材料产品,打造高档光电子材料产品生产基地。

10. 威海新元化工有限公司。推进总投资9270万元的氟硅系列化工产品项目建设,开展水性鱼竿涂料、T800碳纤维原丝油剂、涡轮增压器软管用氟硅橡胶和硅橡胶、色谱填料等新产品研发,加快实现产业化。扩大三氟丙烯、三氟乙醇、D3F、水性涂料、氟硅橡胶、氟硅油等氟硅新材料生产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氟硅新材料生产基地。

11. 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及中大型镁合金铸件生产线项目建设,扩大镁合金材料及镁合金结构件等生产能力。依托山东省镁合金车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向高强度镁合金材料领域和大型镁合金结构件延伸,打造国内一流的镁合金材料及制品领域的产品制造园区。

12. 威海金威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5.3亿元的紫外线吸收剂及阻燃剂搬迁扩建项目建设,扩大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阻燃剂等塑料添加剂生产能力,加强系列新产品研发,打造国内一流的、多元化的塑料添加剂生产基地。

13. 文登鸿通管材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1.5亿元非金属材料挠性海底管道项目建设,扩大非金属管材产品的生产能力及应用领域。以酸性气田、矿用、井下、海洋石油开采等重点领域的流体输送用管高端需求为导向,开展高性能、耐腐蚀、能适应特定使用环境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14. 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美元的高档印刷新材料项目建设,扩大CPT高档印刷版基铝带材生产能力。

15. 威海佰德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4000万元的汽车尾气净化载体催化剂项目建设,扩大汽车尾气净化载体催化剂的生产能力。依托美国研发中心,向石油裂解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领域延伸,打造国际一流的催化剂生产企业。

16. 威海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加快进总投资1亿元的太阳能高温集热管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六百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高温集热管、高耐候性菲涅尔高温集热管等新产品的研发。在巩固现有美国、西班牙等国家营销队伍的同时,加大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力争成为全球继西门子、肖特之后的第三大太阳能高温集热管生产商。

17. 威海蓝膜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5.3亿元的蓝膜光热科技应用产业基地建设,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镀膜装备制造生产线、蓝膜生产线;加快蓝膜技术研发中心及应用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蓝膜产品生产装备和技术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替代进口。

18. 山东浩然特塑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5000万元的聚砜、聚醚醚酮类特种工程塑料原料及制品生产线的建设,扩大聚砜系列特种工程塑料原料生产能力,同时拓宽下游制品应用范围,打造国内聚砜类工程塑料生产基地。

19. 山东万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1.49亿元的WT系列环保卫生安全型增塑剂项目建设,扩大环保卫生安全型增塑剂生产能力,建设年产30000吨生产线,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环保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

20. 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6000万元的树枝状阻垢剂、树枝状破乳剂、树枝状重金属去除剂产业化生产线建设,拓展涂料油墨和塑料橡胶添加剂的市场。

    (三)打造三大产业基地。

01. 打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做大做强全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拓展纤维、汇兴纤维、天久新材料、宝威新材料等碳纤维材料生产企业,加快系列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研发及低成本化、产业化进程;依托威高、光威、环球、浩然特塑、鲁滨逊等碳纤维材料应用企业,加快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扩大市场应用规模。

02. 打造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添加剂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打造全国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威高集团推进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塑料骨科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应用,打造国内最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到201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30%。依托浩然特塑加快聚砜、聚醚醚酮树脂及下游制品的研发应用,力争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依托晨源新材料加快树枝状高分子纳米材料产业化技术攻关;依托万图高分子发展WT系列新型环保增塑剂;依托金威化学扩大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阻燃剂等塑料添加剂生产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5%以上。

03. 打造镁合金产业基地。依托万丰镁业建设镁合金产业基地,加快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及中大型镁合金铸件产业化步伐,扩大镁合金材料及镁合金结构件等生产能力。积极开展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和大型镁合金结构件研发应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展乘用车零部件、高铁部件、娱乐运动器具、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及军工安防六大产业领域应用规模。

(四)建设三大产业聚集区。

按照威海产业发展布局,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引导支持高区、文登区、临港区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建设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01. 建设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以威海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与新材料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以光威集团为代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以威高集团为代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以万丰镁业、三盾焊接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产业,以云山科技为代表的石墨烯材料产业,以汉邦生物为代表的环保材料产业,以金猴集团为代表的纳米高分子材料产业,打造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02. 建设临港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以新引进的一批新材料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强化政策引导,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浩然特塑、金威化学、金泓高分子、晨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以拓展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以蓝星玻璃、豪雅光电等为代表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以多晶钨钼、联合金属、格美金属为代表的特种金属材料产业,打造临港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03. 建设文登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以文登经济开发区高新材料产业园和南海新区为主要依托和载体,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以蓝岛新型建材、博康特、博盛、华腾陶瓷等为代表的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以万图高分子、汇兴纤维、金轮化工、华泰分子筛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以鸿通管材、合鸿新材等为代表的石油装备新材料产业,以金太阳、文隆电池等为代表的光电材料产业,以久威新材料、威达粉末冶金等为代表的功能新材料产业,打造文登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Copyright ©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日韩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中国威海市香港路18-1号智慧大厦701

联系电话:+86-631-5976515 / 5976516

鲁ICP备2022011968号-3 | 管理员登录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235